紅色熱土上的綠色崛起
發布日期:2013-09-08 來源:http://guijingwen.cn 發布人:admin
齊魯網對蒙陰縣縣長浩玉進行了專訪。浩玉從悠久歷史、綠色產業、紅色課堂、生態文明的方面讓我們初步領略了紅色熱土上蒙陰的綠色崛起
齊魯網6月15日訊 在"全國網絡媒體山東紅色老區行暨首屆紅色拍客大賽"活動啟動前夕,齊魯網對蒙陰縣縣長浩玉進行了專訪。浩玉從悠久歷史、綠色產業、紅色課堂、生態文明的方面讓我們初步領略了紅色熱土上蒙陰的綠色崛起
歷史悠久文化燦爛。
蒙陰因地處蒙山之陰而得名,自西漢初設縣,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秦朝大將蒙恬和東漢天文歷算學家、珠算發明人"算圣"劉洪的故鄉。全縣總面積1605平方,有11個鄉鎮(街道)、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個省級風景名勝區、464個行政村、54.5萬人。
蒙陰是的革命老區。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這里是沂蒙山革命根據地的,全縣先后有4萬人參軍參戰,1300多人英勇獻身,13萬人參加了支前,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名揚全國,"孟良崮戰役"舉世聞名。陳毅、徐向前、粟裕、谷牧、遲浩田等老一輩革命家都曾在這里戰斗過、工作過。"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沂蒙精神,在蒙陰人民身上有著集中體現。
戰爭的硝煙散盡,也給后人留下了紅色資源這一寶貴的精神財富。紅色資源是一種集政治教育、經濟發展、文化傳承等價值和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資源。它的價值主要體現在:為黨員干部加強黨性教育提供了豐厚的精神土壤,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課堂、培養民族精神的重要陣地、陶冶理想情操的重要場所。現在,蒙陰縣已成為全國紅色旅游一百個經典景區之一,其中。孟良崮已成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省黨員領導干部黨性教育基地,每年全國各地來這里參觀旅游、接受教育的黨員干部群眾達百萬人次。
紅色成就綠色產業。
蒙陰縣充分挖掘和利用得天獨厚的紅色文化和生態資源,努力打造以紅色為形象,以綠色為產品支撐的紅色旅游基地,并以紅色文化為紐帶,完善配套產業,帶動農產品加工、手工制造以及農業觀光等產業的綜合發育,紅色文化正在轉化為蓬勃發展的綠色產業。抓住將臨沂列入全國3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和把孟良崮戰役遺址列入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的機遇,把紅色旅游作為發展旅游業的主線和開發,對孟良崮旅游區重新進行了續建提升規劃工程,新建了建筑面積6500的戰役紀念館,以聲、光、電等現代技術和珍貴的歷史文物生動逼真地再現了當年戰役的宏大場面。整合了縣內的紅色旅游資源,以孟良崮旅游區為龍頭,向北部延伸,把孟良崮戰役指揮部將軍洞、沂蒙六姐妹紀念館、南北岱崮保衛戰遺址等紅色文化資源串聯起來,形成一條獨具特色的百里沂蒙紅色文化旅游長廊,紅色旅游輔以農家樂民俗旅游、田園山村采摘旅游,打造出獨具特色的紅色文化旅游精品線路。
紅色旅游了綠色產業,拉長了旅游產業鏈,"吃、住、行、游、購、娛"配套服務業迅速發展,成為全縣經濟更具活力的增長點。以孟良崮下的垛莊鎮為例,紅色旅游開發,不僅帶動該鎮發展起了5萬余觀光農業,還帶動了客貨運輸、餐飲、攝影、購物、加油、維修、建材等服務行業的快速發展。以"孟良崮"為的"紅色"旅游產品俏銷市場。煎餅、醬菜以及農民自己加工制作的支前小推車、桃木劍等旅游工藝品,吸引了眾多游客選購。現在,全鎮從事旅游產品加工和飲食服務的農民就達3000多人,人均年收入1萬多元。
從紅色文化到綠色產業,蒙陰縣現已發展林果100萬,去年果品產量達到23.5億斤,收入35.3億元,全縣生產總值114.5億元,來自綠色產業的份額占到三分之二,農民人均純收入6714元中,綠色產業帶來的效益高達70%以上。全縣共接待中外游客503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26億元。
精心打造紅色課堂。
"續一把蒙山柴爐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長,愿親人早日養好傷,為人民求解放重返前方……"連日來,孟良崮下響起這曲情深意長的《沂蒙頌》,來自山東省委黨校的一批又一批的學員們深情重唱這首久違的紅歌。
為配合山東省黨員干部增強黨性、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教育活動的開展,蒙陰縣精心開展現場體驗式教學,"紅色課堂"迎來省委黨校學員。學員們緩步進入孟良崮紀念館,紀念館墻上掛滿的史實圖片,配上翔實的注腳,輔以講解員生動的講述,大家仿佛回到了那段波瀾壯闊難以忘懷的歲月。特別讓他們久久不能平靜的,是觀看紀錄片《可敬的沂蒙人民》,是墻上的累累彈痕,是長眠地下的無名英雄墓碑……崇敬之情、感恩之心油然而起。
蒙陰縣革命傳統底蘊深厚,自然資源豐富,交通方便,對于開展增強黨性現場體驗式教學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為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孟良崮及其周邊的革命歷史資源和優勢,充分發揮它們昭示歷史、激勵當代、教育后人、開拓未來的神圣使命,該縣設計以孟良崮戰役紀念館、沂蒙六姐妹紀念館為核心的現場體驗式教學系列活動,讓"紅色課堂"活色生香。
一是專題式教學,進行革命傳統教育。重溫入黨誓言、觀看戰役史料,唱紅歌、走紅路、看紅書、觀紅牒,舉辦"沂蒙精神"講座,聽"沂蒙六姐妹支前擁軍事跡";二是參與式教學,接受現場體驗教育。進行百米推車比賽,百米挑擔子比賽,二百米抬擔架比賽,徒步攀登孟良崮頂峰;三是互動式教學,進行群眾觀念教育。入農戶、座談研究,干農活、共勞動,參觀"知青之家",憶往昔崢嶸歲月,慰問老黨員和困難群眾,邀請參加過戰役的老將軍、老戰士參與體驗式教學。
在充分挖掘孟良崮紅色歷史資源,增強現場體驗式教學培訓效果的同時,這個縣還切實提高現場講解和現場點評的水平。加強集體備課和業務培訓,針對現場體驗式教學開放式、參與式、多元式和體驗式的特點,定期對講解員進行培訓,努力實現由旅游講解向教學講解的提高。
生態文明優勢突出。
生態經濟發展。全縣林果面積100萬,年產蜜桃、蘋果、板栗等干鮮果品23億斤,其中蜜桃產量和面積都占全省的1/3,居全國縣級一位。以長毛兔、蒙山羊、蒙山草雞為的畜牧業比較發達,其中長毛兔達到600多萬只。全縣建成農產品基地41萬,認證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91個,成為"全國果品生產十強縣"、"全國果品生產綜合強縣"、"全國無公害果品生產示范基地縣"、"優勢產業區域蘋果出口基地縣"、"桃產業示范縣"、"蜜桃之都"、"全國畜牧業百強縣"、"長毛兔養殖標準化示范區"和"長毛兔之鄉"。"蒙陰蜜桃"成為地理標志產品。以"蒙山農家樂"為的旅游村達到50多個,從業人員1萬多人。旅游業的發展帶動了服務業的繁榮,全縣規模以上商貿物流企業達到160家,成為山東省服務業城區。
生態環境改善。實施綠化山川、整治水系、綠色通道、流域治理四大工程,全縣75%的荒山得到開發綠化,70%的縣域面積覆蓋林木,90%的水土流失面積得到有效治理,百平方公路密度達到114,水源地水質達標率、河流水質達標率、城市地表水達標率、城區環境質量率連續十年達到100%。
生態文化繁榮。圍繞經濟文化一體化發展,深入挖掘算圣文化、蒙恬文化、桃文化、崮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打響了"綠色文化"、"紅色文化"、"鄉土文化"三大文化,逐步成為全國桃文化。文明鄉村推進。對400個村莊進行了規劃,實施了涉及200多個自然村的32個新型社區建設,推廣了沼氣新能源,推行了"六化"建設標準和"一個機構、兩支隊伍"保潔機制。全縣有6個鄉鎮成為省市級生態文明鄉鎮、7個鄉鎮成為省市級環境優美鄉鎮、312個村莊成為生態文明村。
今天,我們深切緬懷革命先輩的豐功偉績,認真學習革命先輩的英雄業績,就是要銘記他們為創建新、建設社會主義、探索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建立的偉大歷史功勛,珍惜來之不易的大好局面,激發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人民的政治熱情,經受住在長期執政、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面臨的風險和考驗,繼往開來,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使蒙陰這片紅色熱土力爭在全市各縣區中發展,在全省山區縣中爭先發展,在全國老區縣中率先發展,建設富裕美麗文明和諧新蒙陰,讓人民群眾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